閱讀聲明: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,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,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。
電影票價跟著樓市走?“中國電影票價不是影院說了算,而是由房地產商定的。”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寧宇這一之前在網上被拍磚的觀點,似乎正在被應驗。
記者昨天走訪發現,同一部電影差不多時段放映,不同地理位置的影院票價差異非常大。以眼下正在熱映的美國魔幻片《波西?杰克遜與神火之盜》為例,同樣是20時至21時的黃金時段,在周二全天半價的情況下,地處徐家匯商圈的永華影城的票價是75元,稍偏一點的大寧商業廣場中的上海CGV大寧影城的票價為40元,而到了西郊的上海左岸電影城,票價則只有25元。它們之間,較高的竟為較低價的3倍。
商業地產影院招租逐步升溫
據有關部門統計,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呈爆炸性增長,以2009年為例,全年總票房達62億元,同比增長42%。然而,光鮮的數據背后暗流涌動,中國電影業將面臨巨大的危險――隨著商業地產的票房分成步步走高,迫使一直被詬病的電影高票價難降反升。
影院入駐大型商場,租金按照票房的收益來分成――這種“嵌入商業地產”的影院投資模式始于2002年。時任中國電影集團公司(以下簡稱中影)董事長的楊步亭次開始與中信深圳(集團)公司合作,在其開發的中信城市廣場項目中投資建設新南國影城時,國內影院投資市場尚是一片空白。
在當時,新南國影城的投資很難找到可參照的范本,中影是“冒著很大的風險”接下項目的,雙方約定,中影向深圳中信支付總票房收入的5%作為租金。按照市場價格,中影每年交給深圳中信的租金,只能勉強夠得上購地建設投資的利息。從租金貢獻率的角度講,影院遠低于餐飲或零售,但深圳中信看中的卻是影院所具有的普通業態無法比擬的價值貢獻――商業地產需要能帶來客流的合作伙伴,電影院正是符合這一要求的業態。以一個年票房2000萬元的電影院為例,它的觀影人次應該是50萬―80萬人次。而這些人聚集到這個商業地產項目中消費,一般會逗留半天,無疑拉動了其他業態的人氣。統計顯示,“雖然影院支付的租金很少,有了它,商業地產中的其他業態租金要比同地區平均高出50%,相當于靠其他業態租金填補影院租金?!?
而后,越來越多的影院投資者效仿中影,紛紛把終端選在大型購物廣場內,使得商業地產的影院招租逐步升溫。近幾年,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持續火爆,影院的收益不斷上漲,作為房東的地產商終于按捺不住,想要分一杯羹,于是紛紛提高租金。據悉,影院向商業地產開發商支付的租金峰值,已經從2002年票房分成的5%,飆升到2009年的20%。甚至,地產商不甘心只是做一個物業的提供者,也要成立院線。日前,有著“中國商業地產航母”之稱的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,將正式成立世茂國際影城,參與到中國城市影院的投資經營中來。世茂股份將效仿萬達模式,計劃在3年內建立15家影院,新增銀幕100塊,5年后增加到40家影院,新增銀幕300塊。
高房租逼走影院盈利空間
“現在我們跟商業地產商談判時,租金是一個焦點問題。過去我們一般就是說占票房的10%,這一數字是通過影院面積、影廳數量、座位數量、上座率、票價等多個指標科學計算得出的。但現在一線城市的很多地產商要求17%、20%,這給我們經營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?!敝杏坝霸和顿Y公司總經理邢惠斌直言。
在電影產業較成熟的北美市場,電影院的收入由票房分成、爆米花、汽水等特許產品銷售以及屏幕廣告組成,其中,特許產品銷售為影院帶來了接近50%的利潤。而在中國電影院的收入中,票房還是占絕大部分。一般而言,影片的票房一分為二,由制作、發行環節與電影院各得票房總額的50%,在此基礎上,稅和電影基金要分掉票房的8%左右,再扣去上交院線3%-5%的管理費,較后留給影院的大概是40%左右。如果按照20%的租金比例,影院在支付了水電、人工、設備維修和場地翻新的費用后,盈利已變為艱難的任務。
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:Lcy18876761354
長按識別二維碼
免費看房熱線(0898-66691855)
QQ號:
遠離城市霧霾,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