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聲明: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,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,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。
還有什么比房子更能牽動人們的心嗎?不管是“剛需們”還是投資客,不管是開發商還是決策者,2010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房地產市場不再僅僅是購賣雙方的游戲,更成了政府關注的焦點。自去年年初出臺“國十一條”起,政府密集推出一系列旨在遏制房價上漲的政策。提高二套房貸頭付比例、暫停發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貸,重拳接二連三地打在樓市上,一線城市成為這場“颶風”的。
在這種情況下,市場悄然生變。房企紛紛將觸角伸向二三線城市,加快擴張的步伐。與此同時,“逃離北上廣”成為網絡熱門話題,在生活成本的壓力面前,不少人離開一線城市,開始轉向二三線城市安家置業。
那么,2011年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會有何趨勢?投資哪些城市更為理想?
地價決定房價
在人民幣升值、通脹壓力漸增的背景下,房地產市場依然難以降溫,房子仍是防貶值的投資頭選。除此之外,城鎮化也給了我們看多的理由,而且目標更為明確:二三線城市將受益更多。
《中共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》(下簡稱“《建議》”)將“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”列為12條框架性建議之一。
《建議》明確指出要“以大城市為依托,以中小城市為,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”、“緩解特大城市城區壓力,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,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,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、通信、供電、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”,并強調“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”。
從《建議》中的表述可以預見,隨著城鎮化步伐的邁開,中小城市將進一步受益于城市的輻射,產業及居住功能將得到強化。
這為樓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在大規模城鎮化的進程中,軌道交通發展、落戶條件放寬等配套條件將逐漸完善。
其中,高鐵成為了區域發展的一大亮點,也成為了二三線城市發展的一大引擎。這將吸引更多的人流入二三線城市,而增長的人口既有居住的需求,也有對商業地產的需求,這給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帶來發展空間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也有繼續上漲的理由。
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再創新高。在土地出讓金收入較高的10大城市中,武漢、杭州、南京、成都、重慶等多個二線城市上榜。
根據公開資料,其中武漢、南京2010年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增幅分別只有11%、19%,但土地出讓金增幅卻分別達到125.3%、155.1%,住宅用地成交均價分別提高了49%、63%。相比之下,北京、上海住宅用地成交均價漲幅不大,甚至出現下降。
地價對房價有較大的決定作用。通常情況下,地價攀升,房價也將向上。那么可以預見,2010年土地價格的高企,將影響1~2年內的房價。
而近年來,土地出讓金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斷提高,這對地方尤其是稅收收入較匱乏的中西部城市而言,高地價的問題并不容易解決。
漲價時機就緒
既然有上漲的理由,那么,是否還有上漲的空間呢?現在又是否具備啟動的時機?
從房價收入比上來看,經過房價前期的上漲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杭州等部分二線城市這一比值早已超過了10倍。而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主要處于7~10倍之間,相對而言上方的空間更大。
其中,至2010年6月,南京房價收入比為6.5倍左右,西安、重慶不足8倍,成都、武漢則在8.6倍附近。
江海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,一線城市樓市啟動時房價收入比在7~10.3倍之間,其中北京樓市啟動時房價收入比為10.27倍,上海為8.05倍,深圳則為7.05倍。
也就是說,目前多個二三線城市正處于這一啟動區間。從另外兩個分析指標——人均GDP、儲蓄房價比來看也是如此。一線城市樓市需求大規模啟動時人均GDP在25000元左右,儲蓄房價比約在25%,目前已有多個二三線城市的人均GDP及儲蓄房價比接近甚至超過上述水平。
如此看來,二三線城市樓市需求啟動的時機日漸成熟。
關注中西部城市
根據上述分析,雖然政策環境并不寬松,但預計2011年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下行的可能性并不大。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,不同地區之間會有差異。在此背景下,選擇理想的投資城市成為關鍵。
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,在運輸道路建設、產業轉移等的推動下,中西部地區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發展較快的區域。
從高速鐵路網的規劃來看,中部核心城市鄭州、武漢、長沙以及西部核心城市西安、重慶、成都將成為重要交通樞紐。實際上,這6個城市在區域發展規劃中都有重要的地位,其中西安處于西部大開發經濟區之一的關中——天水經濟區中,重慶、成都是成渝經濟區的。
從產業轉移的角度來看,重慶、成都、西安目前是多個產業布局的城市。2009年以來,已有富士康、惠普等公司進駐重慶,TCL布局成都和西安。
目前,這些城市普遍處于房地產發展的“黃金時期”,從房價收入比、儲蓄房價比等指標來看,購購力普遍符合一線城市樓市啟動時的水平。
其中,武漢房價收入比為8.6倍,儲蓄房價比近25%;西安房價收入比為7.2倍,而儲蓄房價比近24%。同時,人均GDP普遍在3000~8000美元之間,這一區間意味著居民消費步入享受型,房地產業將快速上升。
此外,環渤海經濟圈、長三角、珠三角板塊的二三線城市也將進入“黃金時期”。代表城市有沈陽、青島、南京、福州等。其中,沈陽的房價收入比為8.3倍左右,儲蓄房價比超過38%,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。福州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,并展開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。
近期,房地產調控力度逐漸加大,并有蔓延至二三線城市之勢。2011年以來,已有多個二三線城市加入調控的戰線。在上述城市中,南京、福州、武漢、鄭州已出臺“限購令”,重慶開征房產稅。
從去年的情況來看,即使出重拳調控,房價的上漲勢頭也未能完全被壓制。
去年12月份,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.4%,并連續4個月環比上漲。即使是實施了樓市“限價令”的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南京、蘇州等城市, 2010年成交均價也普遍上漲10%以上。
但不管如何,2011年的房地產市場,政策風險還需注意。 還有什么比房子更能牽動人們的心嗎?不管是“剛需們”還是投資客,不管是開發商還是決策者,2010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房地產市場不再僅僅是購賣雙方的游戲,更成了政府關注的焦點。自去年年初出臺“國十一條”起,政府密集推出一系列旨在遏制房價上漲的政策。提高二套房貸頭付比例、暫停發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貸,重拳接二連三地打在樓市上,一線城市成為這場“颶風”的。
在這種情況下,市場悄然生變。房企紛紛將觸角伸向二三線城市,加快擴張的步伐。與此同時,“逃離北上廣”成為網絡熱門話題,在生活成本的壓力面前,不少人離開一線城市,開始轉向二三線城市安家置業。
那么,2011年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會有何趨勢?投資哪些城市更為理想?
地價決定房價
在人民幣升值、通脹壓力漸增的背景下,房地產市場依然難以降溫,房子仍是防貶值的投資頭選。除此之外,城鎮化也給了我們看多的理由,而且目標更為明確:二三線城市將受益更多。
《中共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》(下簡稱“《建議》”)將“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”列為12條框架性建議之一。
《建議》明確指出要“以大城市為依托,以中小城市為,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”、“緩解特大城市城區壓力,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,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,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、通信、供電、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”,并強調“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”。
從《建議》中的表述可以預見,隨著城鎮化步伐的邁開,中小城市將進一步受益于城市的輻射,產業及居住功能將得到強化。
這為樓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在大規模城鎮化的進程中,軌道交通發展、落戶條件放寬等配套條件將逐漸完善。
其中,高鐵成為了區域發展的一大亮點,也成為了二三線城市發展的一大引擎。這將吸引更多的人流入二三線城市,而增長的人口既有居住的需求,也有對商業地產的需求,這給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帶來發展空間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也有繼續上漲的理由。
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再創新高。在土地出讓金收入較高的10大城市中,武漢、杭州、南京、成都、重慶等多個二線城市上榜。
根據公開資料,其中武漢、南京2010年住宅用地成交面積增幅分別只有11%、19%,但土地出讓金增幅卻分別達到125.3%、155.1%,住宅用地成交均價分別提高了49%、63%。相比之下,北京、上海住宅用地成交均價漲幅不大,甚至出現下降。
地價對房價有較大的決定作用。通常情況下,地價攀升,房價也將向上。那么可以預見,2010年土地價格的高企,將影響1~2年內的房價。
而近年來,土地出讓金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也不斷提高,這對地方尤其是稅收收入較匱乏的中西部城市而言,高地價的問題并不容易解決。
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:Lcy18876761354
長按識別二維碼
免費看房熱線(0898-66691855)
QQ號:
遠離城市霧霾,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!